《金刚经》学习笔记 - 第三品
《金刚经》学习笔记 - 第三品
(写于12/8/2023)
(现在说到了第三品了,有点太慢了)
就像西游记里最后取经的那一回,佛祖先是给了无字真经,后来说普通人看不懂,才给了有字的。经文里说,当你问怎么样安心时,就安心了。但是这个方法太难,需要对方悟性够。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,讲得更清楚。
那么佛给出的方法是啥呢?
说的很清楚直接,就是要发大愿度尽所有众生。因为众生皆在痛苦中,都在烦恼中。
所谓的度化,就是涅盘经里提出来的「常乐我净」的境界。南怀瑾老师说“也就是说,你找到了这个地方,永远不生不灭,就是心经上说的「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」,常乐,永远如此,是一个极乐的世界。那才是「我」,我们生命真正的「我」,不是我们这个几十年肉体,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,会变去的我,那个真我才算净土,也就是涅盘的境界。”
这里本来我因为是要针对个人来说点啥,比如要静心,要修行。但是不是。先救别人自己自然得救。怎么理解这个呢?这不是简单的“学习雷锋”,“日行一善”。 我觉得要不断地反复的回头来体会这个。在某个契机下,还真的是能体会到,帮助了他人,帮助了众生,真的对自己的心境,自己的修行大为有益。
我的另外一个相关的想法是,如果把众生的烦恼都度化了,自然包括了自己,也包括了和自己有牵连的周围人和物。自己的烦恼,自己的杂念,也是众生的一部分,或者因之而来的。这样可以更容易的静心。
南怀瑾老师说:所以人生修养到这个境界,就是所谓如来,心如明镜,此心打扫得乾乾净净,没有主观,没有成见,物来则应。事情一来,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,今天喜怒哀乐来,就有喜怒哀乐,过去不留,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。宋朝大诗人苏东坡,他是学禅的,他的诗文境界高,与佛法、禅的境界相合。他有个名句:「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」。
这是千古的名句,因为他学佛,懂了这个道理。人似秋鸿来有信,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,去年去了一个地方,答应了今年再来,果然来了。事如春梦了无痕,一切的事情过了,象春天的梦一样,人到了春天爱睡觉,睡多了就梦多,梦醒了,梦留不住,无痕迹。人生本来如大梦,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,如江水东流,一去不回头。老年人常回忆,想当年我如何如何……那真是自寻烦恼,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,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。
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,就不须要再研究金刚经了。应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,这个心无所谓降,不须要降。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,所有的喜怒哀乐,忧悲苦恼,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侯,一切都没有了,永远拉不回来了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